第496章 另辟蹊径-《重生之实业大亨》
第(1/3)页
在当时,棉花收割机只有两个国家生产,一个是美国,另一个就是俄罗斯。其中俄罗斯的棉花收割机还是源自于苏联时代的技术。
这倒不是因为德国或者日本没有生产棉花收割机的技术,而是因为欧洲和日本都不是棉花的产地,欧洲和日本的农机企业自然就不会去研发棉花收割机。
以当时的世界工业格局,除了美国、欧洲和日本之外,其他地区的工业水平,是很难去研发棉花收割机这种产品的。
农业领域当中,有两种大宗产品,比较晚才进入到机械化耕种收割的时代,一种是菜籽,另一种就是棉花。
棉花是美国立国初期最总要的农作物,美国前一百年的历史,基本上就是种植棉花的血泪史。所以早在1850年,也就是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,美国人开始尝试用机械收割棉花。
然而棉花的特点,也注定了机械收割的难度比较大。美国人整整研究了七十多年,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才发明了商用的摘棉机器,只不过效率实在是不敢令人恭维。
早期的采棉机,工作效率还不如人工采棉,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能节约人力。
之后美国人又研究了五十年,终于做出了高效率的机械采棉机,到了1975年,美国人终于实现了棉花收获的机械化。
而当时正是冷战时期,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在较劲,既然美国人开始用棉花收割机了,那么苏联人也不能落后,于是苏联也加快了棉花收割机的研发,并且在1980年,也开始大规模推广和使用棉花收割机。
但是那个时代的棉花收割机有两个缺点,一是出棉率低,大概只有七成左右;二就是含杂率高,因此会降低棉花的品质。
大规模机械农业一直有个缺点,那就是产后损耗比较高。
机器毕竟不是人的双手,在使用大型收割机的时候,必不可少的会损失一些损耗,粮食作物的损失会少一些,水果蔬菜的损失会大一些。
后世的棉花收割机,出棉率能到90%以上,也就是损耗可以控制在10%以内,而在八九十年代棉花收割机刚刚出现的时候,损耗都是还在30%左右的。
美国和苏联的耕地面积比较大,不夸张的说,人家地多的根本种不过来,损耗一点农产品,也觉得无所谓。
然而对于中国而言,这种超过10%以上的损耗,绝对是农民伯伯承受不起的。
另外机器收摘棉花,会造成大量的铃壳、断枝还有碎叶掺杂其中。所以当时机械化收割棉花,必须要再投资一大笔钱,配备棉花清理厂,去掉棉花里的各种杂质。
美国人财大气粗可以这么玩,而中国人连棉花收割机都用不起,更别说再建一个棉花清理厂了。
所以在八九十年代,棉花收割机并没有在中国推广使用。
当然最重要的原因,还是中国的人力成本低。
既然花钱可以雇人去采摘,出棉率高,还没有杂质,干嘛要去买昂贵的棉花收割机!
每当九月份棉花收获的季节,全国各地前方新疆的列车上,都会挤满了彩棉大军,辛苦彩棉一个月,能赚到平时小半年的收入。
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,棉花收割机也变得越来越先进,不仅彩棉率提高,杂质率也大幅度降低,中国也开始使用起了棉花收割机。
有些地方甚至是无人的棉花收割机,北斗卫星一定位,棉农用手指按几下手机,就能完成收割。
中国国产的棉花收割机,跟美国的棉花收割机是有差异的。
世界各地所耕种的棉花种类,实际上是不一样的,美国种的是比马棉、非洲种的是非洲棉,南美种的则是巴西棉,不同种类的棉花,采摘特性是不一样的。
即便是同一品种的棉花,由于土壤、光照、雨水程度不同,长出来的也是有区别的。
所以美国的那种大型棉花收割机,未必适合中国棉花的采摘,而中国的棉花收割机,也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所研发的。
国产棉花收割机使用的调解机械刀片,可以将各种棉桃中的籽棉彻底的分离出来,即便是棉桃没有完全成熟,或者棉桃水分含量不同,也没有问题。
而且分离后的籽棉不会被打散,可以基本保持原状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