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欧阳辩年纪虽小,但他不是愣头青,什么刚正不阿,对钻营的人铁面无情什么的,这不是他的风格。 这样的孤臣不适合欧阳辩,他要做的是一个能够做事的干臣。 要想做事,便得处理好各方的关系。 所以欧阳辩对于请托的事情并不介意。 请托过来的人他也不会一棒子打死,而是仔细考察之后,如果有适合他才能发展的位置,倒也可以卖一个人情。 如果是实在没有什么才能,欧阳辩便给人解释,或者建议他们去央行的培训班里面去接受培训,历练几年,或许对他们的前程会更加有益。 欧阳辩的做法的确是比较人性化的,即便有请托没有得到想要的人,他们不仅不会责怪欧阳辩,反而对欧阳辩给他们子侄规划发展职业路线颇为感激。 所以欧阳辩虽然安排了不少算是他这个体系的人进入官场,倒是没有人有意见,相反感激的人更多。 有一些地方的大地主,因为清丈田地之事对朝廷颇多怨气,欧阳辩却是另辟蹊径,在他们的家族里面挑出一两个有才能的人给补了缺。 相比起官场,他们缴纳的那些田赋倒是不足为提了,一时间怨气被消弭了许多。 不过如此一来,欧阳辩变得十分的繁忙,他得不断地权衡各方的利益,又得不断地去考察每个补缺的人,这个工作量着实是大了些。 不过好在他的智囊团也越来越大。 清丈田亩工作组一直在扩充,虽然有些资历较深,在清丈田亩中立下大功劳的人被他推荐去其他的职位,但是补充进来的人却是越来越多,有不少还是从央行出身的人。 央行已经成为欧阳辩培训中下级官员的预备班了。 经过央行培训班出来的官员都有共同的特点,就是对于经济非常重视。 对于治国理政来说,懂经济就是懂得如何做事,因为有经济思维的人,一般逻辑思维都差不到哪里去。 只是有一个问题却是越来越急迫了,大宋朝的差遣是越来越紧缺了。 大宋满打满算,真正的官职也就一万来个,现在却已经有两万多个官员,而挂了官职却没有差遣的官员还有更多。 这已经不是给不给薪俸的问题了,而是有了官职却补不了缺的局面会让这些官员心生怨气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