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哦?” 朱元璋露出几分好奇的神色。 黄雄英继续道:“我只是想利用这两样东西赚上一笔钱,好做其他的事情,然后就把制盐的配方交给朝廷,让咱大明的百姓,以后都能吃上干净的盐!” “嗯……” 听了黄雄英的话,朱元璋这才点了点头,咧嘴笑道:“好小子,你有这份心,不错,是咱的好大孙!” “不过……” 朱元璋话锋一转,道:“这盐啊,可不是简单的东西,关乎国计民生,若是朝廷得到你的制盐之法,恐怕就会有人不安分了,想要借这个东西谋取钱财,能不能让大明的百姓都吃上干净的盐,可不好说哦!” 黄雄英闻言,不禁露出思索的神色。 他倒是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。 自古以来,盐课都是历朝历代的一项重要税收,大明自然也不例外,所以朝廷对于盐课的管制都是非常的严格。 但即便是如此,仍有许多官员和民间商人勾结,贩卖私盐,从中牟利。 若是自己的这一批精盐全权转到官府这边,那么市面上就必然会出现两种品质天差地别的盐,底层的老百姓能吃上盐就不错了,又怎么可能吃上精盐? 况且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绝对会让许多人铤而走险,出现更多贩卖私盐的行为。 自己刚刚说,让大明的百姓都吃上干净的盐,确实是有些纸上谈兵,信口开河了! 想到这里,黄雄英对老爷子又多了几分敬佩。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,即使你是来自于后世,知道得更多,但若不从这个时代的角度去思考,那就是有失偏颇的。 “孙儿刚刚确实托大了!” 黄雄英认真的回道,不过转而又道:“但是孙儿的制盐法上交朝廷,也不是没有好处,虽然不能让所有老百姓都吃上好盐,但至少能让他们吃上更便宜的盐!” “嗯。” 朱元璋表示同意的点头。 他大孙说的是对的,只要有更好品质的盐出现,那么当前市面上的那些盐就会被权贵们所摒弃,国家税收的大头就会转向精盐,粗盐就会更进一步的向底层开放。 能让底层百姓吃上便宜便利的盐,即使是粗盐,这也已经是天大的功劳了! 而这些,都是他朱元璋的大孙带来的! 要知道,自古以来,老百姓吃盐都是一大难题,特别是在他生活的元末,那会处于底层的他有着最深切的体会,有时候一两个月都吃不上一口盐,嘴里都淡出个鸟来,他的二爷爷甚至因此全身水肿,差点儿死掉…… 如今他大孙称得上是为天下万民谋了一个大大的福祉! 想到这里,朱元璋的心中一阵骄傲,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,他知道什么东西给多了都不好,包括赞扬。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:“那你说说,对于那些官商勾结,意图利用精盐中饱私囊的官员该怎么管理?” “嗯……” 黄雄英再一次露出思索的神色,他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。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参与到大明朝的管理上去,不过如今遇上了老爷子,倒是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。 思量片刻,黄雄英道:“孙儿以为,对于盐务的管理,当前洪武皇帝提出的开中法已是极好,既开中,又兴商屯,既给军,又垦荒,孔子所谓‘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惠而不费。’真谋国之至计也。” 事实上,黄雄英的话绝非刻意奉承。 因为这话是民国大师孟森说的。 在大明的后期,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﹐皇室﹑宦官﹑贵族﹑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﹐纷纷奏讨盐引﹐转卖于盐商﹐从中牟利。这一现象被称为“占窝”。这种现象愈演愈烈﹐破坏了开中制度﹐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。 到了后来的大清,更是直接改为商买商卖的包销制度,官府只负责监督监督和行盐纳课,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,盐商。 对于盐商和皇权来说,双方在利益方面达成了共识,形成了盐商与皇权共生的现象。 不可否认,盐商的出现,带动了明清时期其他手工业、商业的发展,一定程度上,促进了经济的繁荣。 但是其弊端更加的严重。 以利益最大化的盐法,直接导致了官吏勒索成风,私盐盛行,盐法紊乱,官商勾结,盐商贿赂盐官,巴结盐官的行为大大助长了官场的贪污腐败之风。 一直到了黄雄英前世所处的那个好时代,盐再一次由国家专营,这也让困扰了华夏几千年的吃盐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。 所以,黄雄英的话有刻意奉承吗?一点也没有! 而这个时候,听了黄雄英的话,朱元璋再也藏不住了,脸上的皱纹不自觉的都化开了,好一句真谋国之至计也,简直让他心中比灌了蜜还甜。 朱元璋笑眯眯的道:“还有么?快说!” 黄雄英继续道:“孙儿以为,为什么老百姓吃盐难?最根本的原因是卖盐的收入,成为了国库收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如果朝廷能够摆脱对盐课的依赖,那么老百姓吃盐问题,将会彻底得到解决!” 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看着黄雄英,他没想到黄雄英看问题竟是如此的深入,就像上一次的西南土司问题一样,一语道出了根本所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