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棣微微皱眉,见衙役就要过来了,说道:“我们也去集结。” 集结后不久。 衙役鸣锣打鼓开道。 四个轿夫抬着一顶绿色轿子,又稳又快的出现在视线中。 队伍抵近。 轿子落稳后。 马上有衙役,提着水桶,洒水压尘土。 好一会儿折腾。 穿绿色官袍的胖子,才慢慢悠悠从轿子里下来。 小圆眼、大红酒糟鼻,挤在一张肥胖圆脸上,特有喜感。 一名衙役麻溜爬在地上当马凳,两个小吏搀扶着,颤颤巍巍,爬到马背上。 朱棣看着,好悬没笑出来。 这位江宁县太爷,双手紧紧攥着马缰,高居马背上…… 去过土桥村的周衙役亲自为其牵马,先‘威风凛凛’的从东往西,在乡民们面前走了一遭。 同时,用威严的眼神,扫视着众人。 最后,又返回阔地中间。 咳! “都打起精神来!”轻咳一声,这位县尊大人,突然就开始发虎威,“怪不得尔等贫穷,看看尔等精神面貌!” “尔等贫穷,不怪陛下,不怪朝廷!全是尔等咎由自取!” “如此萎靡懒散,如何能过上好日子!” …… 朱棣脸都黑了。 总算知道,老头子为什么不招百姓待见了。 瞧瞧他麾下的官员,都是什么德行! 一个破县令,出行锣鼓开道也就罢了。 落地后,还洒水压尘。 说的话,更是让人反感。 ‘尔等贫穷,不怪陛下,不怪朝廷……’ 这种言论,是个人听了都不舒服! 但凡这位县尊大人靠谱点,修棚子时远离秦淮河,乡民也不至于如此萎靡不振。 这等官员,根本就不了解农民。 不知,秦淮河的花船对一群农村汉子,诱惑力多么大! 而百姓对官员的不满,最终往往都会算到老头子身上。 县令这种接触百姓,却不了解百姓,拍脑袋做决定,胡作为乱作为的官多了。 百姓对老头子的不满,也会越积越多。 ‘这黑锅背的……’ 朱棣哭笑不得,当然,老头子也活该,大明的官,都是他选拔任命的。 总的来说,这是官员选拔体系弊病造成的。 …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