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机甲的诞生-《机战星空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轩辕1型整体高8.1米,全重51吨,线条偏流畅,上半身采用复合装甲模块,远观如将军披甲。

    其头部设计有面甲,当头部雷达阵列满功率运行时,面甲升起头部朝向扫描目标。设计定位侦查先锋型。

    蚩尤1型整体高9.2米,全重72吨,大量采用弧面装甲,曾院士称其装甲可以“站桩防御”,可以硬抗绝大多数陆战武器的直接攻击。设计定位是主力攻坚型。

    和两台机甲一起到火星的,还有曾院士领衔的整个机甲项目研发团队,比如装甲专家朱思廷,“站桩防御”是他的得意之作。

    对于曾院士一行为什么到火星,院长自然知道。

    一是保密,现在蓝星各国都垂涎华国领先的科技,尤其是偏军用向的。

    二是为了火星丰富的矿产,无论是普通的各种金属矿,还是源计划中涉及最多的几种新发现矿物、元素,都离不开火星。

    能够担任“铁山”基地研究院院长,韩灼科研水平高,管理能力强,只是因为年岁不大,重量级成果相对较少才没能评上国匠院院士。

    他自请远赴火星也主要是是为了排除干扰好专心搞研究。

    这第三方面,和韩院长有直接关系。

    韩院长从十多岁开始研究脑机联接,四十多年来,他既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,也是开拓者,曾经也被诋毁过,他从不放弃。

    为了加快试验进程,大型机甲的二号方案放在了火星。

    一号方案采用传统的力反馈作为操控机甲的指令模式,研发周期短,配套系统成熟(和机动战甲一样),相当于大号的机动战甲,当然,动力系统共装甲系统都升级了。

    二号方案就是把韩院长最新的实验成果运用到机甲项目中来,而韩院长团队的配套实验室搬运条件更加苛刻,于是就把三台笨重的大家伙分两批运到了火星。

    两个团队的科学家们互相认识后,开始交换意见——对如何开展下一步联合实验的意见。

    一时间,气氛激烈起来。除了曾院士等少数几个性格特别内敛的,诸位科学家各抒己见的架势,完全能让普通老百姓以为他们这是要动手不动口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