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大明的“公考”,胡大老爷固然借鉴了不少上辈子公考的规矩,但终究还是有差别的。
首先别的不说,这个时代的生源质量就远不是后世那等人挤人的模样。
这年头,有些偏远点的县城,那真是几十年出不了一个进士!
就算是秀才、举人,那满坑满谷的算起来,可能几十年积攒下来也不到一百。
也就是说,眼下整个大明所有的读书人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到十万人。
而后世呢,一场全国范围的公考下来,报考人数都比这儿要多十倍不止。
报考人数多,那么竞争就激烈,与此同时,招考单位的选择也就多。
可现在呢?
几千人报考,然后一轮过线几百人,基本上也就十取一的水平。
可就是这样,还是把一应学子们给吓到了。
但实际上,这些人但凡面试不是太拉胯的话,大多数人都会被录取。
毕竟这次放出来的职位有点多,一轮过线按照胡大老爷的安排,也不过是加了五成的入围人数而已。
也就是说,三个人里边会有两个人能考上。
但……谁会乐意自己成为那个考不上的呢?
所以,该争的那自然得争。
这不,起了小心思的考生们,甭管是自己琢磨的也好,亲朋好友劝告的也罢,反正礼部他们是打死不报了。
实在是胡大老爷的名号在考生之中早已是威名远扬了。
机缘巧合之下,让礼部头秃的场面,也便就出现了。
好家伙,三个人报考礼部?
这特么就是全录用进来,哪怕是也不够啊!
这咋办?
就在礼部头疼之时,朱元璋这会儿正在皇宫里翻看着誊录的考生试卷。
他不是专看某一个衙门的,他是让宋利去随机抽取的。
哪个衙门的都有,甚至还有落榜了的考生试卷,他照让宋利给取来了。
宋利也是个贴心的,还非常机灵的帮朱元璋把答案也带回来了。
朱元璋翻看了两张试卷以后,再一看手边的答案,也就是阅卷标准,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“惟庸这法子确实好!”
第(1/3)页